当前位置:%E6%96%B0%E9%97%BB%E5%8A%A8%E6%80%81

%E6%96%B0%E9%97%BB%E5%8A%A8%E6%80%81

2021年山东地质勘查行业十件大事

发布时间:2022-01-10


一、山东省“十四五”地质勘查规划发布实施

省自然资源厅与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厅、省农业厅、省海洋局联合印发《山东省“十四五”地质勘查规划》。规划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统筹规划、生态优先、系统理念、创新引领、协调推进基本原则,紧紧围绕国家、省重大战略部署,在基础性地质调查、战略性矿产和能源矿产勘查、生态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服务重大战略综合地质调查、地质科技创新和对外合作、地质信息化与地质资料服务等八大方面明确了目标任务。“十四五”期间,基础性地质工作在解决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和资源环境重大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将明显提升,金矿、富铁矿、三稀矿产、新能源矿产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地质工作服务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海洋强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地质科技与信息化水平将迈上新台阶。

二、省属国有地勘单位改革顺利完成

2021年3月,省委编办分别印发了《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所属事业单位机构职能编制规定的通知》(鲁编办〔2021〕71号)和《省煤田地质局所属事业单位机构职能编制规定的通知》(鲁编办〔2021〕72号),对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所属15家事业单位(原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管理的省核工业二七三地质大队和二四八地质大队两家事业单位划转至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管理)和省煤田地质局所属7家事业单位的类型、机构规格、职能、编制数量、领导职数、经费来源等进行了批复,上述22家单位均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全省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后,省自然资源厅所属事业单位中,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省地质调查院、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和省自然资源资料档案馆等4家单位涉及地质勘探职能,均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国有地勘行业涉及自然资源、地矿、煤田、冶金、化工、建材、黄金等7个系统,共有国有地勘单位35家,其中一类事业单位4家、二类事业单位26家、国有企业5家,从业人员9041人。

三、战略性矿产找矿又有新突破

持续推进战略性矿产深勘精查工作,优势矿种金、富铁矿、石墨等矿产勘查成果丰硕,稀土、钛、铷、锆、铪、铀等取得找矿新突破。在莱州市大官庄地区探获1处大型金矿床;在齐河—禹城富铁矿整装勘查区的李屯、郭店地区再次钻获平均品位均超过55%的厚层富铁矿矿体,新增中型富铁矿产地1处;在莱阳西徐格庄地区探明1处中型石墨矿产地;微山县郗山地区稀土矿由中型升为大型矿床,累计查明资源量居全国轻稀土矿第三位;在淄博淄川地区首次发现沉积型金红石相钛矿,在新泰雁翎关地区新圈定14个铷矿体;在北黄海海域发现锆、铪稀有金属富集区;在胶莱盆地和沂水诸葛地区新发现达工业品位的铀矿体,实现了我省铀矿找矿新突破。

四、“透视山东”项目被自然资源部列为“双试点”

“透视山东-地质信息集成与综合利用”项目继被自然资源部列为地质资料信息集成与综合利用省级试点后,2021年12月又被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列为“透明国土”建设首个省级试点。截至目前,已建成鲁东地区4.21万平方公里的三维地质模型,实现了鲁东地区地下1000米三维可视化;部署鲁西地区11.57万平方公里建模工作,完成了2.6万个钻孔的数字化、1.1万个钻孔的标准化入库;融合了淄博大武水源地、龙口洼东煤矿、莱州焦家金矿及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三维地质模型;建设山东地质勘查项目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省级地质勘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定了《钻孔资料信息化入库规范》《三维地质结构建模规范》等6项技术规范。“透视山东”项目已纳入《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山东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及《山东省“十四五”地质勘查规划》。

五、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

全省地质工作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主动作为,在菏泽市黄河滩区开展生态地质调查,查明了该区生态地质问题类型及其分布,提出了黄河滩区整体保护与系统修复的对策建议,解决了部分迁建村庄逾7000人饮水需求;在聊城、德州等市建立地面沉降分层标,丰富了黄河流域监测体系,为研究地热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提供了数据支撑;在黄河流域滨州-东营段开展水文地质调查,获取了该区域黄河侧渗影响带准确范围,圈定第四纪砂层中含锶矿泉水分布区;在淄博市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圈定富硒土壤,其中淄川区河东村、莪庄村获全国首批天然富硒土地认定;在济南、泰安等市开展特色文化村(镇)旅游地质调查,泰安曹家庄被授予三星级地质文化村。

六、城市地质工作全面推进

济南、青岛两市率先完成了试点示范任务,济南市构建了中心城区和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共计2008平方公里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调查成果和三维地质模型在轨道交通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泉水保护、起步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推动了我省三维地质模型建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青岛市分别完成1:25万、1:5万、1:1万三维地质结构建模11295平方公里、1200平方公里、196平方公里,搭建了陆海一体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平台,有力支撑了青岛城市规划、重大项目选址和海水入侵防治等方面,创新建立了“多网融合、陆海统筹、标准示范、应用导向”的滨海基岩型城市地质调查模式,为全国滨海基岩型城市地质调查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典范。其他14市均制定了实施方案,其中淄博、枣庄、烟台、潍坊、济宁、泰安、日照、临沂、德州等市正在全力开展外业调查工作。

七、绿色勘查深入推进

我省出台了全国首个综合性绿色勘查地方标准——《绿色勘查规范》,提出“少破坏、少污染、生态恢复”的勘查工作部署原则,重点突出了保护对象,侧重于绿色勘查施工和恢复治理等,将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贯穿和体现于地质勘查项目立项、设计、实施、验收各环节、全过程,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填补了我省绿色勘查标准体系建设的空白。开展了绿色勘查示范项目创建工作,推选出20个具有好经验、好做法的省级绿色勘查示范项目,引领带动全省绿色勘查实施。编制了《山东省地质勘查野外项目部标准化建设导则(试行)》(征求意见稿),明确了“规范统一着装,明晰单位标识,优化三区面貌(办公区、生活区、施工作业区),注重环境保护,强化安全生产,增进矿地和谐,集约节约用地”事项,以此为抓手持续推进绿色勘查的深入实施。

八、地质资料管理取得新进展

山东省鲁南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库105万米库容投入使用,标志着我省实物库水平由乙级库标准直接提升至特级库标准,跨入全国先进行列。该库建设面积6000平米,采用AGV全自动立体仓储系统,是山东省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实物地质资料库。全省岩心库容稳居全国第2位。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开展15000档馆藏地质资料数字化标准化入库,建立了“地质云·山东2.0”内网版资料借阅系统,实现了从网上查询到网上借阅的跨越。

九、成功举办全省地勘行业地质实验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11月省自然资源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矿业协会联合在济南举办了2021年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地质勘查行业地质实验职业技能竞赛暨第四届全国地质勘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选拔赛。全省地勘单位的20支参赛队61名选手参加竞赛。竞赛设置实验测试员和样品制备工两个职业工种,共产生团体一等奖1名、团体二等奖2名、团体三等奖3名和6个个人奖。本次竞赛弘扬“工匠精神”,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达到了促进培养和选拔地质实验方面高技能人才,推动我省地勘行业地质实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目的。

十、地质科技成果与人才队伍喜获双丰收

全省地质科技创新取得新成就,涌现出一批地质科技领军人才。我省地勘单位承担嫦娥五号相关月球样品的探针微区扫面和微米级矿物定年等工作,加入到月球地学研究行列。新增1个省级工程技术协调创新中心。10项地质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3个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个项目获批省自然科学基金。20项地质勘查标准发布实施。2人获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奖”,4人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3人获“第十届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3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3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我省“深部地热能探测与清洁供暖创新团队”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1个地勘单位获评全国优秀省级地质调查院。